立志花15年讲完《资治通鉴》
现在已经坚持了6年
▼点击下方名片关注,和我一起
发送:通鉴,送“解读资治通鉴1~4部”发送:4,送私密干货。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五卷 晋纪七
西晋·晋惠帝太安二年(癸亥,公元303年)
【原文】
春,正月,李特潜渡江击罗尚,水上军皆散走。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,特入据之,惟取马以供军,馀无侵掠,赦其境内,改元建初。罗尚保太城,遣使求和于特。蜀民相聚为坞者,皆送款于特,特遣使就抚之;以军中粮少,乃分六郡流民于诸坞就食。李流言于特曰:“诸坞新附,人心未固,宜质其大姓子弟,聚兵自守,以备不虞。”又与特司马上官惇书曰:“纳降如待敌,不可易也。”前将军雄亦以为言。特怒曰:“大事已定,但当安民,何为更逆加疑忌,使之离叛乎!”
【译文】
略过
【解析】
前几天和大家说到几十年前我家的往事,我爸开钨丝厂被人骗了一车货,结导致工厂就倒闭。
原因就是我爸不靠谱,那个骗货的司机就和我爸散了几根烟吹了吹牛逼,就让我爸一见如故十分信任,然后非常放心的把一车货交给了他,那可是九十年代初的几十万啊。
你说,人为什么会天真?
如果忽略个体的问题,天真的人不能说他们傻,而是顺从了人性。
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性?
我觉得,所谓人性就是不愿意动脑思考,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之下,只愿意相信眼前看到的。
毕竟,人为了不思考,愿意做任何事,比如上面材料提到的李特,也是如此。
西晋司马炎死后到东晋建立这段时间,天下大乱。
洛阳打成一片,几个司马王爷杀来杀去。
荆州打成一片,地方势力和流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。
益州打成一片,流民和朝廷官军打得有来有回。
李特就是益州流民的首领,朝廷这边是益州刺史罗尚。
历来流民流寇与官军作战,只要进入到拉锯战阶段,流民队伍会慢慢的发生质变。
那些流民队伍中不行的会战死,经验丰富有脑子的会慢慢上来,渐渐与官军之间的差别会缩小,尤其是技战术装备的差别会缩小。
但流民队伍的局限性也特明显,他们没有根据地,后勤依赖抢,只要这个模式不改变,永远成不了气候。
这个时候流民队伍有没有前途,就要看首脑是否有这个意识去转变了。
李特作为流民首领,有雄才见识,他很有想法。
在他拿下蜀郡之后没有像别的流民一样烧杀劫掠,而是安抚当地人,并且约束部队。
如此做派,按照历史规律来看,这就是属于有前途的那种。
但凡是都有成本,李特的流民部队没粮食,更没有根据地,他不抢别人,那就要饿肚子,于是李特不得已把部队分散到各个土堡搞吃的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操作导致了后面李特被杀。
李特的想法非常简单,他想做一番大事,做成大事那就必须统战当地人,如果按照以前的做法只会激化矛盾,只有用怀柔政策,尽可能让蜀地归心。
想法很好,但终归是李特一厢情愿。
彼时乡土观念极重,李特和他的流民部队都是雍州、秦州人,并不是益州本地人,尤其是李特还是氐人。
俗话说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这就注定蜀地百姓不会接纳李特和他的流民百姓。
再一方面,李特虽然把朝廷部队给击退了,但并没有占据益州的主导权,蜀地人只会观望,而这些修建土堡的人都是益州本地地主豪强,算是原本就寄生在西晋身上吸血的既得利益者。
在没有看到更大利益、稳定预期之前,这些人是不会表态支持李特的,反而李特需要笼络住他们。
最关键的是,别看李特对这些蜀地人很是礼貌,但李特流民部队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没有粮草补给。
而为了活下去就必须要对有粮的蜀地人下手。
虽然蜀地各个土堡投降了,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为李特提供粮草,而李特吃他们的粮,某种程度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。
李特没想到,有人想到,但李特不听。
特怒曰:“大事已定,但当安民,何为更逆加疑忌,使之离叛乎!”
有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真诚加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牌,唯独单出是死牌。”
李特对这些蜀地人算不错了,也算真诚,但是除了真诚之外李特没有其他的操作,比如人质,要求派出部队,让这些蜀地人深度和他捆绑(上贼船)。
没有这些操作,这就意味着这些人背叛李特就毫无压力成本。
这也导致了李特后面被偷袭致死埋下了伏笔。
【闲扯】
李特为什么被阴死?
我觉得很大程度就是这家伙心太大、太轻易相信这些墙头草。
商业上有个概念叫做不可能三角,比如便宜、质量好、量大,这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。
不光是商业在人际关系中也存在不可能三角度,对于李特来说就是,利益大、安全感高、能信任,这就是典型的不可能三角。
所以你放在李特身上来说,他想信任蜀地人,并获得安全感,那就必须要在利益上有所让渡。
可李特没有给利益,那他还想要安全感,那就不能信任这些人,同样,他选择了信任,那就失去了安全。
在不可能三角中,你只能够取两个,而另一个就是你要支付的成本或你注定要放弃或走向反面的。
推而广之,人际关系中类似的不可能三角还有非常多。
比如,关系好、有利益往来、相处时间长,这也是不可能三角。
之所以提不可能三角,究其原因就在于人性是既要、又要、还要、也要什么都想要的。
但问题就在于,老天爷不可能让你把所有好处都占了,你要了很多好的,必然要塞给你几个不好的,这才是天道常态。
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个规律,那么你遇到问题的时候,自然能够心态平衡。
可如果你无法理解,总觉得既要又要还要也要才是正常的,那留给你就只有无尽的内耗。
所以,不可能三角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尤其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可能三角。
不是让你接受,亦或者让你铁石心肠的去做好取舍。
而是你既然知道另一方面会有所损失,那么你就要有底线思维,提前做好预期管理和应对措施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
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道德自律与侥幸之上。
PS:如果你觉得上面内容还不过瘾,我这里还有一个私密分享群,里面有我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分享、其他大号付费内容提炼、高价值文章提炼金句等等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